今年正值823砲戰53週年,中華民國建國百年,文建會以823砲戰殘骸做成金門和平鐘,還用116種語言,在外殼刻上『和平』字樣。另外金門縣政府,規劃在古寧頭和平紀念園區,籌建一面『和平牆』代表金門精神堡壘,預計823與和平鐘一起揭幕。更邀請蕭副總統當廣告代言,密集在電視廣告宣傳823和平祈福日。
823砲戰帶給台灣、兩岸不只是一段歷史,更是傷痛與傷害。但我們在紀念這段歷史,只是讓當年參與砲戰者每年回到戰地憑弔,參與者逐年減少,對年輕人而言823砲戰只是教科書上的紀錄、考試的題目吧,更不用說帶給我們什麼教訓與經驗。我們政府只停留在緬懷過去,紀念日當天的官式活動,建一個和平鐘、和平牆,讓遊客多一個照相的背景。
和平鐘的希望,是我們對追求和平願望,如晨鐘暮鼓,永記戰爭的教訓,和平牆能圍堵戰爭嗎?能杜絕過去的歷史嗎?但時間已沖淡歷史的記憶,傷痛不在刻骨銘心,加上兩岸熙來攘往的交流,已讓我們遺忘歷史教訓、鬆懈台海潛在危機。
我們應該省思,823砲戰帶給我們什麼經驗與教訓呢?我們要給我們的子孫如何記取這一場戰爭所帶來的傷痛呢?不是每年一個形式的紀念日而已。如何讓和平往下扎根,往外擴散,影響兩岸人民對和平認知與概念。
外國很多相關的案例,可以讓我們學習與取經的對象,如廣島。金門有很多廢墟的營區,可以交由民間NGO團體,在金門設和平營隊、和平營區、和平工作坊等。透過民間的力量,善用金門戰地特色,讓一年365天都可以推動和平的理念、和平的思想,不僅與世界和平團體串連,更可以從小培養和平幼苗。
其次,可以在金門大學增設和平學研究所,或和平學研究中心。推動和平,對和平學的研究不可或缺,只有透過和平學的研究,有助於對和平的運動與推動。讓金門不在是台灣邊陲,是世界和平學研究重鎮,是台灣推動和平最前線。
其次,可以在金門大學增設和平學研究所,或和平學研究中心。推動和平,對和平學的研究不可或缺,只有透過和平學的研究,有助於對和平的運動與推動。讓金門不在是台灣邊陲,是世界和平學研究重鎮,是台灣推動和平最前線。
如何把823砲戰歷史教訓,深化到教化、轉化成文化,唯有扎下和平種子,金門由戰場變成和平工廠。過去意識形態讓金門變成戰爭對立的前線,現在兩岸交流卻又讓金門變成邊陲,唯拋開形式主義,落實在務實和平教育,是台灣當務之急,是金門當務之需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