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

雷達站變成發射台2011/10/20

二次世界大戰,德國攻打英國,當時德國飛機大約2500架、英國只有700架,英國在制空權頻於奔命,最後研發雷達,監控德軍飛機空襲,並把雷達站架設在英國南部與東部海岸線,讓英國延長抵抗時間,等到美國投入大戰,解危英國免於淪陷,雷達從二次大戰後扮演重要角色。

民調在民主選舉中,也扮演雷達功能,資源較少的一方,透過民調精準掌握議題,資源較有效配置,達到最大效果。民調也如大選前的模擬考,對於弱點補強,對優點的強化,有一定功能。民進黨早期透過民調成功掌握選戰節奏與議題。

台灣運用民調於選戰中,是從美國學習,至今可以說青出於藍、更勝於藍。面對2012大選,天天有不同的媒體、單位,發布不同的民調,可以說是五花八門,甚至有民調中心突發性宣布不做政治性民調,也充滿羅生門,各種政治動機、陰謀論不斷發酵。

2012大選的民調,已經不是純粹當雷達功能,每一個民調公布,都變成一座座飛彈發射台,有特定目標與預期效果,甚至有特定因應大選所開的節目,只是要天天公布民調數據,題目隨時事議題的滾動而調查,民調數據多到不知誰是真是假呢?或許這是烏賊戰術之一。

摧毀民調戰,猶如擊毀雷達站,讓雷達站功能失效,其他突擊才能達到一定效果,但也摧毀台灣民調公信力,不僅民調業如此,各行各業、學術界、甚至政治領域更是如此,因為只要有客觀一個機構或一個人物,經過選戰洗禮,被砲火波及就會被徹底打垮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