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威權統治後期,從1992年總統大選(國代投票)時李登輝以主流對抗非主流;1996首次民選總統是以本土政權對抗外來政權;2000年大選是團結民進黨對抗分裂國民黨;2004年大選是首次藍綠對決;2008年以反扁對決挺扁;2012年是一場什麼之戰呢?
宋楚瑜宣布參選總統大選以來民調一直在15%上下,經歷三場辯論(總統、副總統)及一場政見發表會,更在宇昌及富邦案中國、民兩黨攻防之後,宋楚瑜一路處於邊緣化、棄保危機,民調更呈現出腰斬的趨勢。
宋楚瑜防線是政黨票要得票過5%門檻,宋楚瑜的民調直直落,也壓縮親民黨的黨票,從目前民調來看,宋楚瑜民調支持度如果低於7%,親民黨政黨票得票率將低於5%。所以7%民調支持度將是宋楚瑜最後防線,宋陣營如果寄望總統被棄保之後,選民會用政黨票補償親民黨,或利用選前之夜自動棄保而換取同情的政黨票,也無助於保住宋楚瑜最後防線。
在藍綠緊繃之下,宋楚瑜還有15%的民調,而這15%所表意義是什麼呢?代表有15%的選民已經厭倦藍綠惡鬥,早已不滿國、民兩黨表現,15%是藍綠對抗疲乏後的缺口,而宋楚瑜是代表選民想突破的希望,如果宋楚瑜辜負這一些選民的寄託,宋楚瑜及親民黨將消失在台灣政壇。2012年是不是終結藍綠對決的關鍵一戰,取決於宋楚瑜、取決宋楚瑜是否能守住最後的防線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