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美中關係研究所所長葛小偉(Peter Gries)來台擔任台大訪問學者,並發表『台灣2012總統選舉美國學術調查報告』。採用樣本配對(sample matching)研究方法,進行網路調查,共取得500份樣本,依性別、年齡、地區與教育人口結構。
根據葛小偉教授調查,馬英九、蔡英文、宋楚瑜的支持率分別為34%、26%、10%,未表態佔30%。支持度多少不是重點,重點是網路調查研究方法是否有所突破。網路的興起到普及雖然只有短短十多年,但運用到民意調查還有技術性問題有待突破。
網路調查運用在市場調查,逐漸成熟及廣泛運用,但運用在選舉或公共政策方面,雖然網路調查常見及多樣,但因公正、客觀性尚存疑慮,葛小偉教授遠來和尚會念經、外國月亮比較圓,讓台灣選擇性遺漏網路調查的盲點,但葛小偉教授學術研究是值得肯定。
網路調查最大疑慮,在母體沒有明確範圍,所以無法取得抽樣架構,如電訪可以採用電話號碼來抽樣,網路抽樣架構很難建立,加上非網路族群意見如何調查?老農或年紀大的人很大比例是不上網,這一些樣本就會出現涵蓋誤差。
其次非回應誤差,電訪有拒訪,網路調查拒訪更高,回覆樣本本質上具有差異性,如何將回收樣本結果來推估全體人口時,會產生相當程度的落差。另外自動樣本,像電視call in 一樣都是造成誤差的結果。
雖然網路民調還有很漫長的道路,需要更多學術研究發展研究途徑及研究方法,但技術不成熟的調查,就回歸在學術領域探討吧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