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7月31日 星期日

台灣國會勝選的關鍵 2011/07/31

曾訪問日本政要,單一選區制國會勝選關鍵是甚麼?政要比喻:單一選區制國會選舉像盤中的綠豆,只要出現傾斜,綠豆就倒向一邊,而傾斜的關鍵是『議題』。如2005自民黨小泉主打郵政民營化議題成功拿下多數席次,2009年民主黨主打『官僚改革』及『政權替代』成功拿下執政權。

台灣跟日本雖然都是採單一選區二票制,但其本質有所差異,台灣不是內閣制,過去總統與國會選舉日期很接近或2012同步舉行。日本因面臨解散需短時間內佈局改選,台灣國會選舉競選期過長,很難長時間維持單一議題。雖然議題不同,但如何傾斜的關鍵是一致的。

2009年台灣三合一選舉,有一些鄉鎮市長的例子值得我們探討,如屏東市市長選舉,在2005年國民黨推出一屆縣議員葉壽山,民進黨推出涂怡娟,選舉結果與選前預估相去不遠,葉壽山以一萬五千票領先。2009年國民黨提名現任葉壽山市長,民進黨在選前60天才推出公務員的施錦芳,對決之後跌破大多數人的眼鏡,葉壽山市長慘勝,只領先不到一千五百票。桃園市市長也是如此,2005年國民黨分裂,民進黨提名經歷豐富的黃哲鍾,其結果藍綠可以說66%比33%,差五萬票之距。2009年國民黨提名連任蘇俊賓叔叔蘇家明,民進黨提名無參選經驗的律師范綱祥,最後蘇家明只領先九千票。為什麼施錦芳未能將市長一役成功移轉到民進黨立委初選?其關鍵是2005年縣市長與鄉鎮市長選舉分開,而2009年採取是三合一選舉,縣市長變成鄉鎮市長選戰的變數。


台灣2012年大選,國會這一盤綠豆,傾斜的關鍵是什麼?是總統這一個變數,總統候選人變成國會選戰變數。總統變數讓接近的盤有機會變盤,讓差距較大的盤,拉近差距。現階段先營造總統勝選氣氛,才能帶動國會席次大勝利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